三月末随感
终于下班了,出差中途拥有的短暂的一天半假期,请同事在海边将我放下,海风朔朔,刚结束一周工作,独处时光难得又享受,耳畔是温柔且热烈的贝多芬,一步,又一步,一步,又一步……
熟练地报出老搭配,也不知道是因为习惯还是恋旧,亦或有那么点想念久违的家乡特色,又来到了这家店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大条的我吃了那么多次买单却还是要问老板多少钱,老板却就像之前常吃的那家面馆老板儿子一样,会报一个比我问的更小的数字,人与人的联结总是在这种时刻闪着光亮。吃饭的时候恰好看到一部评分尚且不错的电影,遂决定去看电影。
不知是约不到室友,还是很享受这种独处,让自己把刚下班的行程安排得有点满,我想是兼而有之。订票就像选择吃什么一样,选了熟悉的影院,慢慢由小城的大街小巷穿行而过。
时间尚早,在影院旁的公共空间享受了难得的阅读📖半小时,是错过的某次读书会讨论的那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书没有看多少,但是译者杨恒达教授的序倒是让人在匆匆的当下感受到了那份纯真的理想主义。
同场的观众还有两对伴侣,不过一人前往的我内心倒颇有些自得,现在我也乐得独自观影,这部影片对于亲密关系消极悲观的态度对于来观影的伴侣似乎也有那么些许讽刺。希望他们都有对方比电影好看的感受,或是有自己的思考,不为这种消极所干扰。
电影确是好电影,每次看到精彩的影片都觉得非常享受,出影院刚好午夜,路面湿答答的,尚飘些小雨,本想快些回去,但屡屡回想起刚看的电影,当下感受不停地往外冒,迫不及待要记下,便在春日微雨中漫步了半小时。
今晚独自去了很远的一家店,往日向室友提议被否决,就像我否决室友的提议,凡是不能自己一人决定的,总是需要让步和妥协的,就像电影中的妥协和让步一样,不过今日倒是小小满足了自己,点了两人份,吃完饭给自己买了一件衣服,虽然不是那么必需,但是这个夏天能够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最后跑到了没去过的更远的地方,补了上周没有看的电影🎦(又是不用看时间肆意安排的一个晚上)除了我之外,又都是伴侣,这两个晚上倒是颇有跟自己约会的感觉。
慢悠悠回家的路上,照例在群里跟朋友们分享对电影的评价,不过突然感知到自己好像已经有段时间离开互联网的群聊和网络资讯了,离开以前天天会用的Bilibili、知乎等资讯获取平台,似乎对生活完全没有影响。对自己的“掌控”好像更强了,跟过去相比,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加强了,摆脱了部分被信息和使用习惯无意识的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了现代生活的基础设施,在网络渗透支付、购物、出行、联络等各个人类活动的当下,摆脱这种“依赖”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减轻资讯和使用习惯对自己的无意识影响我想是更加有利于人们专注于生活本身的。用时髦的话说,生活更加有“实感”。就像上一次独自去旅行走在路上的感觉。或许这种无意识的使用习惯和资讯获取,就像艺术一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意义可以被悬置的空间。就像我一直念念不忘的话:“Aber die findigen Tiere merken es schon, da? wir nicht sehr verl??lich zu Haus sind in der gedeuteten Welt.”(德语)。意思是:“机灵的禽兽注意到,我们并不以这个被解释的世界为家。”人是可以解释这个世界,但是人就能以此为家么?而艺术提供了这个理解可以被悬置的空间,我想也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提供了这个空间,当然,其所提供的空间和艺术所提供的不一样。
工作太忙,回信搁置了,记录也一并搁置了,虽然大都是工作,但是其中不乏很多值得记录的微光,就一并回忆这飞快的半个月:上班、睡觉、吃饭把24小时安排得满满的,忙到打仗一样、好像与世隔绝,没有自己的时间,但也确实让人感到非常充实,得到了肯定和认可。工作气氛也比较宽松,同事们还开始组织运动作为工作之余的调剂,刚好调节一下紧绷的状态,还吃到了同事亲手制作的咖啡糖,香香甜甜。生活上也尽可能让大家便利,感觉到被重视。尤其要感谢大家的提点、肯定、帮助和关心。
不知道读到这里的你,有没有趁这个春天,给自己放个假,看看公园里的花和路边老树拔出的新芽。林徽因写下人间四月天,四月就要来了,也许可以挑一个阳光明媚温度适宜的日子,去晒晒暖阳。这伟大的天体!如果没有所照耀的人们,又有何幸福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