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海拾贝:我与古典音乐结缘的这十年
- 本文首发于知乎。
入坑
2016年大二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学音乐的网友,给我推荐了抚慰她的G弦上的咏叹调(带给她很多抚慰),带我欣赏了一段老柴的柴一钢协,由此入坑。
后来自己开始听,一开始是最通俗的巴洛克时期,从维瓦尔第的四季、和谐的灵感开始。
拓展
听多了就开始了解古典音乐的各个时期,一开始盯上了同样是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发现了巴赫就发现了一片汪洋大海。
然后不断从巴洛克时期拓展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时期。
还特地去看了《交响情人梦》,也就是那时候意识到音乐是能够陪伴一生的~
印象里大二大三基本每天戴着耳机听古典~
2021年我针对自己的网易云音乐的数据做了一次数据分析:
2016年6月开始使用网易云音乐,截止到2021-07-28,5年间,我在网易云音乐累积听歌5216首。
听歌排行TOP100中包含古典音乐86首,分别来自23位不同的作曲家,其中每首古典音乐的平均花费时间为20小时,总时间达1731.2小时,占TOP100曲目总时间的90%。
TOP100播放次数
TOP100播放时长
这里就不一一罗列各个作曲家和作品名了,下面是我自己画的古典音乐小瓶子,颜色越多表示听的越多越喜欢~
陪伴
古典音乐给我带来很多宽慰和美好体验~大学的时候我就认定了“古典音乐将会伴我一生”。
带给我很多感动,就像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记不清多少次听到泪目。还有,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记不清多少次曾经鼓舞我。也享受到了很多古典音乐带给我的美好,不管是音乐本身的美感,还是音符震颤间的共鸣,还是作曲家生平事迹……
大三的时候,有一门思政课老师请大家上去讲一讲与“西方”有关的内容,我上去讲了“西方音乐”——古典音乐,可能从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变成一个旁人看来懂很多的爱好者了~
2019年,跟ex的交流也是从古典音乐开始的~
读研以后,就比较少拓展曲目了。但古典音乐陪伴我度过了很多难捱的日子,比如有一次在实验室听到舒伯特第九交响曲,我以为是窗外传来的,从那以后舒九开头那段旋律便印在脑海里;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是古尔德演奏的李斯特改编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陪着我,至今听仍会感到幸福的一首曲子~
22年工作以后,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主要是听一些想起来的曲目,就像莫扎特安魂曲(无数次把我从emo和不安焦虑中解救出来),肖邦雨滴,勃朗登堡协奏曲,贝多芬交响曲……
有段时间我很喜欢上班路上听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时候下班我会选择慢慢走路回家,来上一首交响曲,也就是那时候开始,慢慢能够欣赏贝多芬九大交响曲里面以前欣赏不来的2、4、8了,而且这些曲目现在听的更多~
下班了也有更多的时间,学了一点乐理,学了聆听音乐公开课等音乐欣赏课程~
2023年11月,在国家大剧院听了现场~
一转眼已经是我听古典的第十个年头,去年工作非常忙,我在年度总结中写到:
2025年6月,骨折卧床,古典音乐依旧在陪伴着我~
也在不断思考,如果想要分享自己喜爱的古典音乐给大家,以何种形式、怎么样分享比较好,为什么古典音乐给我带来这么多美好但是我们的音乐教育好像有些缺失……
曾经思考人生问题的时候问过自己,有什么事情,是假如你穷困潦倒、不会给你任何报酬依然会去做的,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将会伴我一生。